文秘之家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秘之家 >> 正文
从几则全国两会新闻看会务创新
时间:2016-06-13 14:59    阅读量:

2016 年全国两会有很多亮点。对会务工作者来说,比较关注的是会议组织服务工作中的创新之处。这些创新值得各级会务工作者细细品味,并在办会实践中借鉴运用。在这里,笔者通过几则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对全国两会会务工作创新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按办会者的胃口上一份全国两会新闻大餐。

第一则报道: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与总书记同排就座的,除了上海代表团 3位负责人外,还有 3 位基层代表,参加会议的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国务院部委及上海市负责同志,不仅没有依传统在“主席台”及就近位置入座,甚至都没坐在第一排。

第二则报道:李克强同志在记者会上说,今年两会前,我就要求国务院的部长们要主动发声,回答记者的提问。不是有一个“部长通道”吗?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据统计,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开通 14 天,共有 34位部委相关负责人主动答疑。

第三则报道: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云南代表团审议,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委领导到会听取意见。云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和预算报告时分别有不同的部委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

第四则报道: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将首次参加多个团组审议,广泛听取意见,对各地方团要实现“全覆盖”,基本上每人都领到了四五个省份的“任务”。

其次,用办会者的思维细细“咀嚼”这份新闻大餐。上述几则新闻表面看没有什么联系,就像几颗散乱的珠子,但在办会者眼中,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是一串珠链。把这些珠子穿起来的线是会务工作创新。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改进会风来看,这些新做法都让会风更亲民、更接地气。比如,第一则新闻反映的不仅是座次安排的变化,与此对应的是发言机会的重新安排。将基层代表安排在“主席台”和第一排,有利于

中央领导同志听取基层代表的意见,传递出更多的基层信息。

       第二,从会议效果来看,这些新做法经过实践的检验,反响很好。比如第二则新闻提到的“部长通道”,就有评论指出,部长们主动回应舆论关切,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有理由相信这些新做法今后都会坚持下去,有的甚至会形成惯例。 

第三,从会务工作要求来看,这些新做法给会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比如第四则新闻提到了“ 全覆盖”,说明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选择参加哪个团组审议是经过周密计划和安排的。第三则新闻提到的有关部委也是有针对性的。哪位领导参加哪些团组审议,哪些部委到会听取意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需要事先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最后,以办会者的身份思考如何借鉴运用这些创新。笔者认为,各级会务工作者无论从讲政治的高度,还是从提升业务水平的角度,都应借鉴运用全国两会的新做法。

 一是亲民、务实、创新的办会理念。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会风有了很大转变,做了不少“减法”,改掉了一些群众意见大的做法,比如“文山会海”的问题,摆鲜花讲排场奢侈浪费的问题等。今年全国两会对会务工作做了“加法”,在会场布置、分组审议、信息发布等方面有了新的可供借鉴的选项,进一步体现了亲民、务实理念。 

 二是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敬业、细致的工作精神。比如,今年“部长通道”上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有部长提前一小时“候场”,有部长来不及回答,两个多小时后送上书面答复等。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工作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比如 3 12 日傍晚,很多两会注册记者收到一条通知:“各位记者朋友注意:明天上午拟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接受采访的部长数量较多,‘部长通道’开启的时间会比往常早一些。” 

       三是具体做法上的新举措。比如基层代表座次的安排,发言机会的分配,重要会议各级领导“下团组”的安排等,一些重要会议都可以“有样学样”,或根据实际加以运用。今年广受好评的“部长通道”就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设置拍照台、话筒架,到设立采访区、发言台等。这说明,会务工作是需要不断改进的。 

 

(文章来源:《秘书工作》)

 

 

 

 

 

 

 

 

 

 

 

办公地点:长安校区办公楼3层  ·  电话:88166105  ·  e-mail:dzban@xupt.edu.cn
Copyright ©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