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高校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6 16:14    阅读量:

童文川(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高校党政办公室作为高校职能管理的重要部门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管理效能,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也影响着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因此,需要构建科学的党政办公室的效能控制体系。  

一、党政办的效能建设问题  

1.高校党政办管理定位的模糊。我国高校党政办在组织架构中,处于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交接口,因此就会出现多个部门相衔接,多头领导等情况,就会出现党政办公室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管理定位相对模糊。从高校党政办公室的实际工作可以看出,学校的所有的与行政有关的工作都会汇总到这里,由于这种多面的管理使得党政办公室整天忙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导致其工作绩效低下。管理定位的模糊导致高校党政办公室的职能不明确,党政办行政人员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  

2.高校党政办效能评价的缺乏。制度管理学派中,提及要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依据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高校党政办公室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依据,尤其是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党政办公室的具体的事务管理中,缺乏相关的管理效能的评价体系。  

3.高校党政办效能控制的缺失。高校党政办公室的效能评价相对缺乏,就导致了其效能控制机制的缺失。效能的控制是全面的控制,从效能的目标设置、效能的中间控制和效能的事后控制等。我国高校党政办公室的管理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完整的效能控制体系。这也就成为了阻碍其提高行政效能的管理问题。  

二、党政办效能控制体系的构建  

首先是党政办的行政管理角色明确定位。模式的角色定位使得高校党政办公室的角色模糊,角色模式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模式的不规范。因此,在进行党政办公室效能提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行政管理角色的定位问题。在现有的管理框架下,明确高校党政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并通过管理制度形式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其次是党政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对管理行为的途径选择,其主要目的在于为高校的行政管理提供管理依据,为规范高校行政人员的管理行为提供途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了办公室行政效能的目标设定,管理行为的规范,中期控制和后期控制的管理环节的规定等。尤其需要构建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制度以保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沿着管理目标发生管理行为。再次是党政办公室内部职责的规范。要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不仅需要有效的外部的环境,也需要合理的内部环境。这种内部环境就是合理的内部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内部员工的职权、职责在规定的行为模式内,沿着规定的行政管理实现途径行为。同时形成有效的行政氛围,通过内部竞争等方式来提升行政的管理效能。  

三、党政办的效能控制环的构建  

1.行政效能的事前控制。高校党政办公室的行政效能提升也存在着事前控制的阶段,这种事前控制更多的表现为行政管理目标的制定和行政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等。但是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这个阶段往往缺乏,尤其是党政办公室在行政管理角色相对缺失的情况下,事前控制并不是由其自己进行制定的,而是由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作为其事前控制的目标体系。因此,就有必要进行事前控制,构建自己的目标体系。

2.行政效能的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在传统意义上讲就是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期检查。高校的党政办公室的中期检查由于其控制目标的模糊和控制指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期控制的难度。事中控制的主要任务为对高校党政办之前进行事前控制的管理目标体系进行检验,通过对指标体系的验证来考察之前所作的目标的合理性,同时对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事中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之前制定的目标能有效得到实现。    

3.行政效能的事后控制。高校党政办的行政效能的事后控制主要指对其之前进行的事前目标进行考核,是否达到之前的目标,主要任务在于找出偏差,并分析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作为第二个 PDCA 控制环的事前控制目标体系制定的依据。同时也需要对考核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以实现效能控制环的有效性。通过高校行政效能 PDCA 控制环的构建,能有效的提升高校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能,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  

 

办公地点:长安校区办公楼3层  ·  电话:88166105  ·  e-mail:dzban@xupt.edu.cn
Copyright ©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