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0-09-16 14:31    阅读量:

当前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越发复杂,而国内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加之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外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如何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是摆在当前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因此应当积极应对国内外多变的局势,积极应对复杂的信息化网络化环境,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高校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

一、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积极意义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衔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群体的稳定和健康成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作用。高校是区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会应用到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步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经济文化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 二、网络文化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一)网络对校园安全稳定带来的危害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有利于其他社会思潮的传入,尤其是境外敌对势力、国外反华势力通过网络渗透,误导大学生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利用宗教和民族等多种问题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校的安全稳定更要面临复杂的民族和历史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外势力的不断搅局,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给我国西部地区人民的安定生活带来诸多挑战。大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价值观构建不够稳定,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蛊惑和诱导。随着多元文化、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尤其是网络上的色情和暴力文化、奢侈享受、腐败堕落、消极避世等多种信息的传播,都会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带来损害,尤其是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校园网贷的出现,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不良之风,导致少数人为偿债务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二)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呈现办校规模扩大,在校师生剧增的普遍现象。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校建设,扩大高校覆盖范围,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治安压力与日俱增,大部分高校采取分区的办学格局,通过一个学校多个校区对师生进行分流安置,而这也导致学校安保工作缺乏统一管理,各个分校区实行不同的规章制度,缺乏对安保的高屋建瓴式的引导。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校的办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封闭式办校被公园式校园取代,高校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某种程度上也给高校带来各种安全隐患,如,从事后勤服务人员大多来源社会,缺乏一定的资格认证,社会群体可以自由出入高校,高校周边摊贩聚集,大量社会闲杂人员聚居等导致高校内不断出现打架斗殴、偷窃滋事现象。

(三)生源渠道增多,学生群体变化对安全稳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扩招增强了高等教育的覆盖范围,面向全国招生成为了主流招生趋势。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生活环境不同,经济条件差异,个性特点差别,在不同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为:学生群体和个体在学习成绩、性格、生活习惯、参与组织文体活动能力、适应环境、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不同所带来的变化。学生群体变化导致学生思想状况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独立性、个性化。同时也存在负面表现,比如学生集体观念弱化,团队意识淡薄,心里抗压能力弱、责任意识不强、消费欲望膨胀、吃苦耐劳意思不强等。由于生活学习经验不足,社会阅历浅薄,思想观念落后,法律意识薄弱等原因,少部分学生还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更有甚者是少数民族学生被“三股势力”利用,直接或间接参加分裂暴力恐怖活动。

三、新时代高校建立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确立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目标和方向

维护新时代高校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首要一点是对长效机制的正确理解。长效机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它不仅包含机构设置,更包含制度方面的构建和完善。只有树立起安全稳定长效意识,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才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下去,不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建立长效机制,首要是树立长效意识,确定长效机制的目标和方向。建立长效机制要达到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和谐相处,校园秩序稳定,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环境,学生爱党爱国爱家。在学校管理层面要做到校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部门和领导共抓共管,有效减少校园突发事件,重视学生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预防为主,放眼未来的统筹管理制度。

(二)建立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

1.高层推动,协调联动机制。

从高校内部来说,应当把学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纳入到学校党委的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建立党政部门共抓共管的工作模式,针对校园安全问题建立工作小组,对各个院系、分校的安全保卫和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明确工作职能,建立一系列安全预警、综合管理、信息传送、宣传教育、应急措施的工作范围。协调保障机制最重要一点是预防为主,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后发制人容易陷于被动,尤其是关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一定要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占领斗争制高点。首先,要以预防为主。高校的维稳领导机构首先应当以安全预防为主,对高校可能面对的安全隐患以及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预警机制,维稳办公室要对安全隐患的诱因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鉴定,排除多种诱发因素,同时建立风险评估和应急方案,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其次,加强协调机制。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协助和扶持。从外部来说,学校的维稳办公室应当和省维稳办、省教育系统、公安系统以及高校所在的市、区、街道民警等公安系统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报警快速热线、网站网页和智能手机通讯终端等多种技术条件进行有效沟通。公安部门入驻高校,在高校设立派出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加强校园巡控工作力度。

2.重视高校安保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校普遍侧重于科研和教学,对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高校的安保队伍培养缺乏长期性和统筹性,一般是复员转业军人为主,在工资激励、职位晋升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而在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针对当前高校的开放式办学,学校应当转变态度,以全新的安保理念看待学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适当引进新型安保队伍,加强安保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终端等信息技术的掌握手段,建立安保的科研和管理队伍,以全新的理念、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引导校园安全建设,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行为端正、作风严谨、年龄学历结构合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安保队伍。

3.加强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安全法制教育的主体应当包括全体师生、校职工干部等,是需要多部门多管齐下,综合各种资源进行的校园安全意识宣教机制。在这一机制中,学校宣传部门应当发挥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引导作用,同时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工作,让大学生能够亲身感触到法治就在身边。高校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例如通过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易班管理平台等多元化的途径,充分保障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状况。加强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必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提高法律素质,并且要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加强法律修养。高校不仅要保护学生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家安全问题复杂多变的今天,教育学生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适当的关注新闻,学习有关该方面的法律知识,对那些颠覆活动尽到自己应尽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4.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应急处理是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中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不断提升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件尽快启动应急机制,把损失和危害降低到最小。应急处理机制应当是长期有效、全面系统的,不仅包括学期期间,还应当包括寒暑假等特殊时期。学校要明确权责,确立应急机制领导小组,建立一支涉及舆论宣传、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的精干队伍,结合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制定相对应的处置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力地解决突发事件,防止事件危害扩大。

5.维护网络安全。

在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应和政府协调行动,建立快捷的高校一体化网络信息联动平台,实现和政府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对接,建立多元安全信息库,加强政府和高校之间,高校和高校之间的安全信息沟通机制。针对社会动向、社会热点、时政新闻、文化交流等多种社会问题,本着及时公正透明的原则予以适当披露,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以新疆高校为例,2014年起新疆建立了高校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涉及心理咨询、素质教育、时事政策等多个方面,同时通过微信等移动通讯终端向高校学生传播有关健康生活、励志人生、社会正能量和创新创业等积极的教育信息,为新疆高校的公共信息安全,高校安全管理、意识形态建设等提供了有效助力。



办公地点:长安校区办公楼3层  ·  电话:88166105  ·  e-mail:dzban@xupt.edu.cn
Copyright ©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