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促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0-10-09 10:25    阅读量: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如何正确分析影响当前高校安全稳定的主要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着力推进安全稳定工作,努力构建高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政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高校与社会联系紧密,在多个领域交流广泛,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容易冲击学校,社会问题容易向学校投射,社会热点容易向学校传导。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影响,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这些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极大影响。

随着中外高校间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学术报告、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一些境外敌对势力打着学术交流的外衣,企图渗透到我国高校当中,向正在成长的年轻大学生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误导大学生抛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还有一些所谓“基金会”“慈善机构”“学术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以“贫困助学”“学术交流”等名义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等,这都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二)校园安全防范难度日益增大

一方面,校园治安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高校出现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分散了安保人员的精力,不利于校园的安全防范。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使原有相对封闭的“庭院式”大学校园,变成了“公园式”开放管理状态。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形形色色,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昼夜出入校园,成为高校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部分校园的周边环境异常复杂,商店饭摊众多,小商贩更是经常占道经营,社会闲杂人员经常溜入学校滋事生非,偷窃事件时有发生,师生人身受到伤害案件屡有发生。

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由于目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有家长细心呵护,导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应试教育主导下的中小学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当今大学生从学前班接受教育开始,直到高考结束完成中学学业,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很差,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了思维意识独立化、价值取向现实化、个体需求多样化、行为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同时,由于他们处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复杂的外部环境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情绪容易激动,处事容易偏激。

另一方面,校舍消防安全隐患逐年增多。在高校大规模的扩张过程中,由于体制和经费的制约,各高校为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普遍将财力、人力、物力集中投入在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重要指标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上,而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老旧校舍房屋、水、电、路网的改造。尤其是消防设施的更换,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电线私拉乱接、各种设备超负荷运转、消防设施老化、消防器材配置少,以至于抗御火灾的能力较差;加上现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和假冒伪劣电器等违章、违规行为经常发生,导致校园消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促进高校安全稳定的对策

保证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面对的首要问题,它不但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更关乎我们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必须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把握高校稳定工作的内在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将工作重心从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预防,建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地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

(一)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主要是以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实力为主要评判标准,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学校党委和行政关注的重中之重,而高校安全工作则被置于次要地位,“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对安全稳定的重要性认识有差距,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未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没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没有形成学生安全至上的安全教育新格局。一些高校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交由辅导员和保卫处兼顾,采取开班会、搞讲座、贴展板等形式,内容上也多集中在消防、交通安全方面,较为零散。往往还是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不得不进行安全教育,这样被动的、非系统的安全教育很难取得理想成效。

要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多部门齐抓共管、各种资源利用充分、覆盖各个领域的安全知识宣教机制。在这一机制中,统筹兼顾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构建多渠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要明确各部门在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责任,力争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努力建设一支具备安全教育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切实推进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化。

另外,要注重发挥科技特长,使安全稳定工作的宣传教育“进网络、进邮件、进手机”。充分利用高校的校园网络,将安全稳定工作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师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自主选定内容及时观看、学习。这将明显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此外,手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通信工具,可以将安全稳定的内容和校园热点、敏感问题等编辑成手机短信息及时发送给广大师生。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体现安全稳定教育的多样性、实用性。

(二)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建设既是维护校园政治稳定、维持校园治安秩序良好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学校安全稳定部门是党委和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科室的特殊部门,任务繁重,职能面广,具有政策性强、敏感性强、保密性高的特点,其岗位集苦、累、险于一身。当前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三支干部队伍中,管理干部队伍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普遍相对要弱,而对于大多数学历低、年龄偏大的保卫部门人员来说,在工资、福利、岗位津贴、住房等方面,更不容易引起重视。高校党委应站在维护学校、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针对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安全稳定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配备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安全稳定工作,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队伍;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保证业务经费,改善装备条件,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下决心建立有利于保卫干部成长,让保卫干部安心工作、乐于奉献的有效机制,在岗位设置、干部选用、劳资调整等诸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使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形成领导重视、党政部门和各单位齐抓共管、全校师生全力配合支持的生机勃勃的局面。

(三)构建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一,是组织协同机制。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负责,成员由学校各部门中层机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发生涉及全校的安全稳定事件时,负责临时决策、组织协调、指挥应急行动,实时下达处置任务,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并负责决定向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各部门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收集、了解本系统安全稳定舆情信息,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小组办公室报告。在重要时段、时间点及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件时,积极配合、协调一致,开展相关工作,使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通过指挥决策协同、信息协同、舆论协同的协同机制,逐步完善从应急式向秩序式过渡、从治标式向标本兼治过渡、从集中运动式向日常制度式过渡、从事后追究式向事前预防事后问责式过渡,最终形成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协同机制。

第二,是决策指挥机制。高校稳定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指挥决策机制,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果断处理问题。学校安全稳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决策指挥机构,着眼整体与局部、全局与重点的关系,从宏观上把握全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合理协调各种力量,调控各个部门,使各部门有机协调。学校安全稳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对协同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势的演变,随时做出相应调整。

第三,是隐患排查机制。隐患排查机制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时间上,要求定期和活期相结合,根据高校教学时间安排,至少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在重要节日、重大庆典、重要会议召开等特殊时期,要对重要部位、环节开展临时性的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内容上,要覆盖消防、水电、交通、房屋、治安、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要通过细致深入的排查,将问题具体到人,具体到哪怕是造成隐患的一颗螺丝钉,并将问题列入台账。三是在整改上,要坚持“安全稳定重如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和“排除万难、敢于攻坚”的勇气,以对师生员工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列入整改台账的项目,坚决整改到位,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第四,是应急处置机制。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应急处置机制,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做好防控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应当适应高校寒、暑假等特殊时期的需要,要成立责任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一支由领导协调、专业技术、舆论宣传、思想政治等部门参与的精干队伍,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模拟和设想出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和相对应的处置措施,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集中有效力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实践证明,这些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为我们赢得了主动,争取了时机,为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安全稳定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构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达到完善高校安全稳定机构和队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切实做好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的目的。


办公地点:长安校区办公楼3层  ·  电话:88166105  ·  e-mail:dzban@xupt.edu.cn
Copyright ©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